化工中专班“诞生”记
发布时间:2019-03-23   访问次数:2091

我校1978级新生是1017日在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的(半年前的1977级于34日开学)。

1978年上海的“高校招生文化考试”与“中专、技校招生文化考试”在7月下旬分开进行(197980年又合了在一起,谓“高校、中专、技校招生文化考试”,197712月恢复高考也一张试卷)。高校录取工作之中,北京、天津等地试行扩招政策,上海立即仿之,准备扩招一批大、专院校(普通高校)新生,其做法是有条件的多所高校想方设法新办分院,让高考成绩接近300分的考生多一个上学的机会。我校与市化工局、卢湾区政府三方在斜土路716号也办了分院。因为是扩招,耽搁了入学时间,(78级)497名新生以不住校走读之方式延至197926日才开学。1979年分院继续招生207人,9月正常开学。后由于政策调整,分院停止招生,至该两届学生毕业后停办。



△ 左图左起市化工局副局长兼分院党委书记安汉奎、总院书记潘文铮、总院副院长兼分院院长苏元复

1977年恢复高考,大学基本上全部恢复招生,上海的中专(中师)也部分恢复招生。1978年上海又恢复了不少中专(中师、技校)学校,由于文化考试和招生分块进行,以致这些学校招收名额有较多空缺(还有分数线控制着),故在大专院校落榜的考生中征求意见,续招了一部分中专生。这一情况,在1977级和1979级及以后的几年中均未遇见,因为入学考试一张卷,招生是依次进行的。

据查(文2458P178,19781226日我校第42次党委会上夏承贵谈到:“职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提高,要研究。预计二年后教研组实验室的管理员缺乏,现在女青年较多,受限制。准备办中专班,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。已有60人左右,高校扩大招生不符合条件的,准备给我们,总数至130名。”

解释一下:①此时(1226日前),要办中专班的事已定了下来;②“60人左右”应该是指参加“中专、技校招生文化考试”的考生;③其余“要给我们的”是指参加“高校招生文化考试”的还未录取的考生;④“准备给我们”,指当时招生的一种方式——学校从考生名单中择优录取;⑤夏承贵时任“组织组”负责人。组织组是“文革”后期(1972年底之后)党委(革委会)“一元化”领导下的办事机构(另有办公室、政宣组、教革组、武保组、后勤组等),主管干部和教职员工的队伍建设。就此当口(1978121822日)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不日,学校恢复了教务处、人事处、院务处等建制,夏承贵自是党委组织部长。

1230日组织组给党委的“关于办好中专班的情况汇报”(文3085P16)中提到:为贯彻落实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(113中全会之精神),适应我院教学、科研现代化的需要,经上级有关领导同志同意,办一届中专班。培养目标是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教学、科研辅助人员和实验室管理、维修人员。设3个专业(班)——化学(50人)、机电(50人)、电子计算机(30人),学制2年。学生在校期间按国家政策享受人民助学金,毕业时按中专毕业生待遇统一分配。此时,已招收68人,尚有62人待市招办统一部署后补招。

另外,该汇报中也提及:为了办好中专,教务、后勤等部门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,选任师资、选定教材,都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。鉴于主要为我院培养职工,中专的组织领导拟由院人事部门代管,暂放学生科(注:另有职工科、教师科。此时称“人事部门”,说明人事处机构还没恢复,仍在组织组领导之下,所以汇报是组织组向院党委递交的),由杨宇同志负责行政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。

197929日“关于中专班组织方面几个问题的报告”,已改由“人事处”向院党委呈送了,其中提到:根据市革委教卫办和市计委文件精神,中专班机构名称为“上海化工学院附设中专班”,招生工作已基本结束,共计录取新生122名(化学班50人、机电班42人、电子班30人),其中女生27名,男生95名,党员5名,团员55名。定1979222日报到,26日(星期一)正式开学上课。



△ 招收中专班的批文,1978年准考证,学校发出的政审、体检、入学等通知

此处“附设”两字是有点讲究的,一不光是(你)上海化工学院办此类班,还有上海师范学院(110人)、上海业余工业大学(80人)、上海机械学院(60人)、上海工业大学(30人)、上海师范大学(30人)、上海铁道学院(20人),合计460人,所以有点市教育局革委会“委托”有关高校举办的性质的,二年后(19812月)该批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之报到证上就冠名“上海高等院校附设中专班”;二亦称“附设一届教辅人员培训班,在校期间和毕业待遇与中专(中师)相同”,故毕业分配时的文件上又称“高校附设教辅班”。简言之,有点“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”独此一届的味道(后来我校自己从青工中办的“职工中专班”与此有别)。

中专班开学后,又录取了化学班的刘军民(党员)、赵政、戴明珠,还有4位教工子弟陈勉(化学班)、施娟娟(化学班)、王荣俊(机电班)、龚黎(机电班),魏静是78级自贡师范学校高师化学班学生,19803月转来中专化学班入读的。这样,毕业时化学班56人、机电班44人、电子班30人。

【化学班学生名单】(56人,姓名前为学号,冠78,下同):

801包静、802肖家芳、803罗希珍、804金丽萍、805王逸珍、806周利、807陈汇宏、808张钰泉、809宋聿文、810王佩华、811黄瑾、812任同俊、813陈利根、814汤建中、815胥峥、816李坚、817龚德昌、818吴志成、819朱华安、820束伟明、821李建民、822党培育、823胡惠康、824黄永文、825李益康、826黄志平、827张秋华、828顾惠明、829刘振华、830范军、831孙莉萍、832黄怿、833何杰、834刘克勤、835范郁安、836汪鸿华、837蔡建国、838黄志君、839易丽娟、840袁坚、841张帆、842薛佩芳、843金建国、844徐建刚、845金秀其、846孙国明、847倪明海、848张月兰、849陆宪良、850计卫国、925陈勉、926戴明珠、927刘军民、928赵政

929施娟娟、930魏静。

【机电班学生名单】(44人):

851李伯阳、852蒋子方、853张永康、854孙令德、855周新、856李虹、857高永煜、858钱武刚、859周德鸣、860金德斌、861杨平、862印学香、863王孝聪、864蔡文明、865王德华、866许纯、867丁美娟、868袁勋伸、869杨兆赞、870薛福祥、871王健年、872刘贤鱼、873顾声、874奚莽、875谢家骅、876耿金涛、877陈慧、878陈涓、879杨伟平、880乔毅、881张振明、882季斌伟、883杜元华、884徐捷、885沈耀克、886计友良、887吴勇强、888顾文龙、889徐震辉、890潘正官、891赵海斌、892曹剑龙、923王荣俊、924龚黎。

【电子班学生名单】(30人):

893周学峰、984王伟、895浦德荣、896金利刚、897陈定中、898周康、899游磊、900林茵、901娄小明、902高妙兴、903俞杏荣、904李星阶、905陆建华、906冯伟国、907邵黎、908王诚杰、909赵慧、910吴萍萍、911顾香月、912张琳、913华迎、914丘箭、915杨澂深、916赵勤伟、917张立科、918刘泱、919郭方、920吕铁驹、921南宁沅、922胡明钢。

中专班负责人杨宇老师1979228日实际上已经接到去上海师范学院分院(奉贤)工作的调令了(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困难),他522日办离校手续时“本部门”签署同意的是彭鹏。之前,彭老师在武保组工作(保卫科副科长),此间的3月份,学校刚好机构调整,他就来管中专班了,为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,与他搭手的中专班办公室里还有张剑英(1978年秋为与丈夫团聚从浙江温岭某小学调入我校工作)和王秀芳(因市“五·七”干校撤销,转来我校工作)两位老师。中专班办公室起先设在办公大楼二楼西侧靠南的房间,与人事处为邻,不日就搬至第二教学楼108室。

中专班同学来源:历届生多于应届生;历届生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(国营农场劳动和农村插队落户)和回乡知识青年;历届生和应届生均有参加两类文化考试,前者大专院校考生居多,后者中专技校考生居多;大专院校考生以5门课计(个别考生加试英语,作参考分),有文、理科之分,理科考生远多于文科,绝大多数成绩都在300分以下,中专技校考生以4门课计,最低250分;历届生有初中学历的,应届生都为2年制高中毕业生;最高327.8分的考生在化学班。



△ 彭鹏书记与6名学生党员(刘军民、包静、肖家芳、蒋子方、周学峰、李伯阳)

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在化学班,最小的在机电班,两位均为女生,相差近13岁;化学班最大者戴明珠、最小者黄永文,机电班最大者龚黎、最小者印学香;电子班最大者南宁沅、最小者王诚杰(陆建华并列)。带薪学习者化学班6人、机电班、电子班各2人,其余或多或少享受人民助学金。无已婚者。

中专班成立有党支部,隶属基础部党总支;各班成立团支部(化学班书记包静、副书记顾惠明、机电班书记蒋子方、副书记计友良、电子班书记郭方)隶属院团委。化学班班长刘军民、副班长肖家芳,机电班班长李伯阳、副班长沈耀克,电子班班长周学峰、副班长张立科。

三个班级的学习课程及任课老师:哲学(吕世杰、许褔闳)、政治经济学(张柏林、张南保)、体育(鲍国华、余志和、章志华、耿元元、王泉汀、周化等)、中国语文(喻方达)、英语(陈友德、孔麟书)、数学(徐自新、高伟丽-辅导、批改作业本)、物理(朱祖萱)、电工及电子学(徐国华、张明达)、无机化学(陈大勇)、有机化学(梁世懿、张自求)、分析化学(周其镇、周栋良-带实验)、化工仪表(张学才、初清洪)、普通化学(余增祥、徐雪纫)、制图(李蓓)、力学(陈伯侯)、金工(黄关澄、肖舜秋?)、机零(汪建英)、算法语言(甘雯静)、计算机原理(丁瑾)、计算机软件(李访寒)

同学全部住读,男生起先住第二学生宿舍,后搬去第八宿舍,女生一直住在十舍。当时,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很严,大家要轮流值日,晚上还要按时熄灯,吹熄灯号。用餐以一食堂为主,偶尔去教工食堂(现友谊餐厅)“蹭饭”(饭菜票有区别,不能混用),搪瓷碗和调羹可以放在食堂附近的水泥小柜里,不用上锁,只要记住号码。喝和洗涮用的热水到指定的开水房去泡,力气大的能拎4暖瓶。

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,所有课程都要进行期中(期终)考试(考查),大多数学生晚上要去教室自修或做作业,也有寒暑假加班加点用功学习不回家的。刚入学时,数学课花了不少时间补习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等,接着学习高等数学,徐自新老师很来赛、教课很负责。体育课要通过体锻标准,不少年龄大的学生蛮吃力的。针对英语学习上的差异和要求,1979年下学期分了快、慢班(37人)进行。19808月,机电班李伯阳同学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,中专班中仅此一人。

198011月毕业前,所有学生都在校内进行过为期4周的毕业(生产)实习,如化学班同学被安排在各系化学化工专业实验室、机电班在化机专业实验室及生产设备处下的机械厂和校装组、电子班在计算机室实习。197910月,中专班自己还搞过一次国庆文娱晚会,129名同学上台表演,共有30多个节目。各班团支部也搞过一些活动,如去龙华烈士墓(漕溪路200号)瞻仰先烈。学校大礼堂可以看电影,票价5分、1角不等。



1980年春,化学班团支部在龙华烈士公墓搞活动

两年紧张而艰巨的学业生涯很快就要结束,1981116日(星期一)进入分配教育周:每人要认真撰写毕业思想小结,并在班级之学习小组内作发言交流,组长和班长要作评语(此材料进入个人干部人事档案);接着进行统一分配工作的思想动员,讨论并开展个别谈心活动;123日开毕业会并宣布具体报到单位去向(可惜,那天没有拍一张毕业合影,不知何故?),翌日(周六)办离校手续、各奔西东。

130位毕业生工作单位全部为本市高校,有上海交通大学及机电分校、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分校、上海第一、二医学院、华东纺织工学院、上海科技大学及分校、上海中医学院、上海工业大学、上海业余工业大学、上海水产学院、上海财经学院、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、上海农学院、上海师范学院分院、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、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及本校(19807月上海化工学院已恢复为华东化工学院)。

61名留校工作的名单:化学班(女10人+男14人=24人)/罗希珍、金丽萍、周利、宋聿文、任同俊、张月兰、施娟娟、包静、易丽菊、魏静、陈汇宏、张秋华、蔡建国、徐建刚、陆宪良、计卫国、黄志君、胥峥、李建民、黄永文、范郁安、刘军民、倪明海、黄怿;机电班(女2人+男21人=23人)/许纯、丁美娟、李伯阳、蒋子方、张永康、高永煜、周德鸣、金德斌、蔡文明、刘贤鱼、顾声、奚莽、谢家骅、乔毅、张振明、季斌伟、杜元华、沈耀克、计友良、吴勇强、顾文龙、徐震辉、潘正官;电子班(女2人+男12人=14人)/张琳、华迎、周学峰、陈定中、周康、游磊、俞杏荣、李星阶、冯伟国、邵黎、赵勤伟、张立科、吕铁驹、南宁沅。

后来,留校工作的同学中有26人先后调离了学校,陈利根、吴志成、龚黎、王荣俊同学是后调入我校工作的。



中专班同学虽然都分去了全市各高校工作(比1977级大学生毕业还要早整一年工作),但那时高校教师、职员、工友是有区别的,中专班同学的身份是“职工”——教学辅助人员,显然“人微言轻”,工作重要,但不是“生力军”。之后,他们中的很多人重新规划人生,去考大学、夜大学、去考岗位资格证书,直至考研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,有的还辞职出国留学,“下海”创业,等等,历尽千辛万苦,争取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多为国家作贡献。现如今,当年的同学都已陆续进入花甲之年,有的含饴弄孙,有的周游世界,有的志愿社区发余热……在感叹时光匆匆、人生苦短的同时,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享受着生命最后的一段华彩。

备忘一下,三个班级中有10位同学结为秦晋之好。化学班已有3位同学去了远方。

谨献此文于亲爱的老同学,并致深切问候和衷心祝福!

陆宪良,20190322